× 温馨提示: 1、 方正魏碑简体转换器在线转换生成查询成功后,请点击上面的分享图标把在线生成的字体图片永久保存到QQ空间、微博或贴吧,让朋友都可以看到您制作的漂亮个性字体。 2、 您也可以点击“保存本地”按钮把在线生成的方正魏碑简体图片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电脑,方便随时使用。
对于魏碑这种书法字体,清代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大加赞誉,称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康有为对魏碑之推崇可谓极致矣。笔者亦认为,魏碑书体自晚清后在近年的各级书法展赛中均有不少佳作呈现,有着其必然性。 首先,魏碑字体是健康而又年青的。健康而年青,所以它的前途无量。 说它年青,并不是说它的客观年纪轻,而是我们对它认可的时间短(就像中山王篆书,是战国时期的文字,但直到1977年它才出土现世而受青睐,我们对它的认知是新的)。魏碑介于以隶书为主的汉碑和以楷书为主的唐碑之间,在清代的中晚期因碑学的兴起而开始渐渐为人乐道,它的提出,距今仅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和以王羲之书法为始祖已绵延近两千年的帖学相比,无疑仅相当于一名孩童。然而这初生的牛犊却被赋予了力挽帖学靡弱书风的重大历史使命,这亦正是魏碑书法字体在其兴起后的三百年间得以健康发展成为中国书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门类的生命力之所在。可以想见,在倡导百花争妍的文艺方针指导下,这个健康的孩子将会前途无量。 其次,魏碑是变化而又可塑的。 变化而可塑,所以它的发挥空间巨大。魏碑本身通常不是毛笔书写的产物,更多的是工匠刀砍斧凿的结果。对于这一点,沙孟海先生在他的《漫谈碑帖刻手问题》一文中提到“刻手好的,东魏时代会出现赵孟頫的书法字体,刻手不好的,《兰亭》也会变成《爨宝子》”。不同工匠刀砍斧凿留下了风格大相迥异的魏碑作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素材。魏碑的多变性并不亚于行草书,其笔形变化十分丰富,可以给作者情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加巨大,可谓随性随情。 最后,魏碑字体是神秘而又可测摸的。神秘而可测,所以我们对它不是遥不可及的单相思,而是可以大胆追求,甚至结为连理。 我们知道,帖学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二王、米芾、赵孟頫、褚遂良再到董其昌等书法大家,有着其承传有序的书法家构成。相反地,碑学却是青黄不接的,自僧安道壹、郑道昭等之后,直至清代才得以复兴,而赵之谦作为清代碑学大家,其作品却通常被人认为有“颜底碑面”之嫌。古人参不透的东西,责任就在今人了。现代书家掌握的信息资源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自古以来,书法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也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之频繁而有效。我们期待魏碑的去伪存真、“续魏融今”,让传统自然的原生态风貌和创新个性的时代精神在现代书家的笔下更加得到彰显。 初学者可以通过在线转换方正魏碑简体,然后进行临摹。“古为我用”要求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加上自己对魏碑的解读适当的进行意临。在章法上追求有序、行列参差的视觉效果,在用墨上探索浓墨、枯墨互融的墨色变化。
©2015 软件版本号:字体转换器正式版 v2.0.2 粤ICP备13058034号
字体在线提供的字体转换器在线转换和生成工具仅为字体预览和学习之用,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字体制作公司购买版权。